研究摘要
|
有鑑於大臺中都會區合併後,幅員遼闊,民眾對居住城市的生活空間品質要求提升,利用文化活動製造都市的文化氣息及影響力,將藝術品放置於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空間之中,讓藝術與市民的距離拉近,讓藝術走進生活,進行耳濡目染的美學教育,在提升環境品質的同時,也能提高市民審美意識及參與感,拓展市民的創造性,並培養市民對本市的熱愛和驕傲感,進而產生幸福感。自1992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頒佈後,國內公共藝術如雨後春筍的出現,各城市不遺餘力推動公共藝術,讓居住的城市增添文化氣息,展現都市魅力與風情。 本研究藉由文獻資料彙整,分析東京、西雅圖之公共藝術成功案例經驗,例如西雅圖「飛夢社區」如何成為公共藝術社區營造的典範、東京立川市如何由軍事基地變身為處處是「藝術妖精出沒之街」之美名,從中獲得可供本市學習之處並提供本市未來相關公共藝術設施建置之參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