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摘要
|
研究緣起與目的 一、研究緣起 我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指出:台灣近100年來氣溫已經上升1.4度,是全世界的2倍(全球溫度近百年來上升0.6度);且最近30年溫度上升速度更是全世界的3倍。該所表示「地球的溫度正在激烈的調整上升,這是人類改變了地表環境的結果。」 工業革命啟動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樞紐,而經濟活動依賴大量的石化燃料。隨著人口快速成長,使用石化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溫室氣體急速增加,導致全球溫度上升,氣候異常造成極端的天然災害發生頻率增加,不僅影響自然生態及人類健康,甚至對人類未來的生存產生威脅。 其次,人口及經濟活動匯聚於城市已是全球的趨勢,城市將成為能源主要消費地區,亦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因此,城市在改變全球氣候變遷的過程中,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國為加速朝向「低碳社會」邁進,在98年全國能源會議中提出10年內「打造低碳家園」的願景目標,即民國100年每個縣市完成以村里以上為單位的2個低碳示範社區,全國達50個低碳社區;民國103年推動6個低碳城市;於民國109年完成北、中、南、東4個低碳生活圈之目標。 二、研究目的 100年8月行政院環保署遴選臺中市為中區低碳示範城市。臺中市政府為展現推動低碳城市之決心並落實推動各項低碳城市規劃措施,於100年11月1日正式成立「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直屬市長之下,為推動低碳城市建構之專責單位,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率先成立直屬於縣市首長,低碳推動專責單位的城市。 本研究目的係運用歐、美知名低碳城市的經驗與作法,提供本市相關環保作法參考,並啟發本市創新作為。 研究方法與內容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為文獻蒐集法,蒐集歐、美指標性低碳城市的相關資料,範圍包括: (一)蒐集並閱讀相關報導。 (二)蒐集並閱讀相關學術論文、機關研究報告、公務員出國報告。 (三)蒐集相關學術研討會資訊與問題。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內容將依行政院環保署建構碳社區的七大面向,依據前揭研究方法,配合本市自然與人文特色,七大面項包括: (一)「再生能源」:以太陽能、風能等替代化石燃料使用。 (二)「節約能源」:如使用節能家電、省能燈具、智慧型電表系統運用等。 (三)「綠色運輸」:鼓勵搭乘公共運輸、使用低污染運具、營造友善步行與自行車環境、完善交通綠色運輸配套措施等。 (四)「資源循環」:含推動廢棄物源頭減量,廢棄資源回收、再使用與再利用,及雨水截留、集流、貯流系統,鼓勵生活雜排水回收作為沖洗廁所、洗車、花木澆灌再利用。 (五)「低碳建築」:以綠建築概念,推廣建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 (六)「環境綠化」:推廣社區種樹、綠籬、花園綠美化。 (七)「低碳生活」:由食、衣、住、行、育、樂生活化節能減碳行為,落實減碳無悔措施等,將低碳理念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及生產生活各領域,以引導民眾依循。 研究發現與結論 每一個社區、城市都有其獨特的人文特色、環境資源與條件,雖然相關低碳措施無法完全複製,但是歐美低碳城市的環保創意與推動經驗,仍足供本市參採。 本研究將配合臺中市人文特色與自然環境,參考國外之環保創意及經驗,提出具體、可行之環保作為,以建構本市成一個無碳無憂、世界級的低碳示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