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全球化趨勢,政府為了提升台灣的競爭力,透過都化型城市的方式,進行公部門組織再造,以提升服務品質。但在供應者-需求者的關係模式下,公共服務供應越多樣,其接受服務的民眾則越採用高標準來要求工作績效。 臺中縣(市)政府於2010年12月25日進行合併改制計畫,為配合改制,組織策略將面臨大幅度變化。本文旨在探討戶政人員在面臨此組織改變,在工作壓力及法令規章節制下將如何表現其組織公民行為,才能在「企業化經營」、「以顧客為導向」之理念下,以「同理心」提供優質的全方位服務,達到組織的工作績效。 本研究以台中縣市29所戶政人員為研究對象,共發放573份問卷,有效樣本回收474份,並依受試者認知,採李斯特五點量表計分,再藉由SPSS 與 Amos18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定及線性結構關係模式等統計方法,來驗證本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 1.縣市合併改制認知對戶政人員的工作壓力有正向影響 2.縣市合併改制認知對戶政人員的組織公民行為有正向影響 3.縣市合併改制認知對戶政人員的工作績效有正向影響 4.戶政人員的工作壓力對戶政人員的工作績效有正向影響 5.戶政人員的組織公民行為對工作績效有正向影響 本研究亦據此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希望可供主管機關及後續研究者進一步深入探討相關性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