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業務資訊 > 最新研究報告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臺中市產業發展策略計畫

【中文摘要】 臺中市基於因應全球產業發展趨勢變化,推動產業發展與加速技術升級,塑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及城市競爭力,因而需要研擬臺中市產業策略。本研究目的,首先,分析國內外經濟情勢變化及國家重要產業發展政策,再者,借鏡於國際城市的發展,用以探索及凝聚臺中市城市產業競爭力,最後,分析臺中市產業現況、目標市場需求,盤點現有中央政府與地方政策的工具,用以研提臺中市產業發展策略規劃。研究方法,主要運用了文獻分析、策略規劃分析(SWOT分析)、個案廠商訪談及產學研專家座談。研究範圍,地理範圍以台中市為主,時間範圍是以近五年的數據資料為主,樣本範圍以設廠於本市的廠商為主要訪談對象。
本研究主要結論,首先,中國大陸已變成世界最大內需市場,其與許多國家簽訂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各國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也連結上各種產業的產銷供應鏈與市場。臺灣面對原本的外交困境,加上自由貿易協定簽署進度緩慢,國內投資環境又逢五缺六失,中央政府提出三業四化產業升級政策因應,仿照德國工業4.0提出生產力4.0,激勵中小企業成為中堅企業。臺中市在這情勢下,整備起臺中港與清泉崗機場的雙港效應,以利發展為亞太區域運籌中心;配合產業4.0推動策略促成精密機械升級與轉型,精緻農業結合精密機械與創新進階智慧化;航太產業龍頭企業設廠臺中市且形成產業聚落,配合清泉崗機場測試基地,有機會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航太產業聚落;醫療產業特別是醫材發展,結合精密機械產業技術為後盾,可以發展高階品質的醫材。
其次,經濟學人(EIU)2012年提出城市競爭力調查報告,臺中市位居154名,在國內落後臺北市與高雄市,基於提振城市競爭優勢及趕超北高兩市,需要健全法令制度及完善公共建設,發掘與鼓勵人力資本充沛發揮,營造安定的公民社會,建立良好的投資吸引力,讓臺中市提升城市競爭力及成為宜居城市。
最後,臺中市產業發展願景乃成為全球重要的精密機械之都,亦是智慧產業首都,臺中市由宜居城市,驅動智慧工廠、智慧農業,最終發展為智慧城市。產業定位為台灣智慧生產與智慧農業的驅動核心,藉由製造業與其他產業升級和轉型,驅動核心在於智慧生活、創新與實驗中心。臺中市產業總目標係以宜居城市與優質產業推動,創造就業與經濟繁榮。
臺中市產業發展策略來自空間面、產業面、政策資源面與產業用地面的整合。空間面,從大肚山科技走廊向北串連清泉崗機場門戶地區,向東串連豐原創新服務園區,向南延伸至霧峰工業區為策略發展區,串連臺中港、水湳經貿園區、高鐵產業會展中心核心區,四方擴散至全市。產業面,依循著「產業潛力」、「中央與地方政府產業發展政策推動方向性」、「符合立地資源條件優勢性」等三大原則,提出醫材與醫療器械產業、航太產業之無人機產業、智慧城市產業、生產力/工業4.0產業、創新創業潛力產業、微型園區優先引入產業、精密機械產業與自行車產業及相關應用領域的產業,這八項主要產業與中央政府政策相呼應,也是中央產業政策重心與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同時,藉由推動智慧工廠(製造業智慧化生產)、智慧農業(植物工廠)完成「產業4.0」和「農業4.0」,實現農工協力,造就智慧城市,完善宜居的環境。
政策資源面,中央政府的產業政策工具,包含合理稅制、協助資金取得;提供創投投資,協助產業再造之資金措施;科技預算引導業者研發投入,建置產業試量產/檢測等環境基礎建設;藉由「活化既有土地」、「增設適地性用地」雙主軸,促進既有土地有效利用;強化培訓創新、跨領域、領導等中高階人才,設立產業人才能力鑑定中心。臺中市政府的產業政策工具,提供創業營運資金、創業補助、廠商融資利息補貼、土地租金補貼、房屋稅補貼、創新研發補助金、研發貸款、研發獎勵、產業創新輔導、融資利息、勞工職業訓練費用、招商單一窗口平台、技術媒合平台建立合作網絡、開辦各項教育訓練、創業課程、創業輔導、創育基地、育成基地、共同工作空間、產業協同進行國內外行銷、協助辦理展覽、特定產業的獎勵措施、提供低租金之創業空間、設置產業發展基金投資策略性產業、推動示範產業計畫等。產業用地面,臺中市境內企業苦於生產用地短缺,但是臺中市政府清查土地使用現況,發現都市計畫工業區仍有800餘公頃閒置工業區,未登記工廠四處分布,農地遭受嚴重侵蝕,適度引導需地企業來利用這些閒置工業區是需要正視的課題。
本研究建議未來的臺中市產業發展策略,第一,產業發展空間重新布局,由大肚山科技走廊向北連結試飛基地的清泉崗機場與臺中港之間機場門戶地區與臺中港新市鎮,提供航太產業智慧工廠的生產基地,與生活機能所需空間;豐原創新服務園區定位高端軟體技術與創新服務,以及生技產業支援基地,其周邊未登記工廠轉型做植物工廠整廠total solution的供應鏈一環,提供原有農業生產轉做智慧農業所需技術與設備。大里工業區、太平金屬機械園區、仁化工業區等使用已趨飽和,可逐漸向霧峰工業區。第二,臺中市具備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中,針對符合「產業潛力」的產業類別,選擇新醫材與醫療器械、航太產業之無人飛機、支撐智慧城市相關產業、Open Data、感測器等產業,進行扶植。第三,配合中央與地方政府產業發展政策推動方向性,推動生產力4.0/工業4.0(臺中市推動產業4.0旗艦計畫)與創新創業,運用本市資源與中央資源共同協助推動相關領域的創新創業活動。第四、調整產業用地政策,基於獎勵青年創新創業,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之微型園區,適合本市推動小型特色產業園區採用;另考量大肚山科技走廊雖擁有完整的產業聚落,仍面臨缺地問題,臺中港周邊工業區尚有閒置土地,但氣候問題讓企業卻步;后里、豐原、潭子地區農業生產質精量豐,但也和太平、大里地區一樣遍佈著未登記工廠,藉由智慧農業帶動傳統產業進階到智慧化製造,植物工廠又能為農業農用另闢出路。第五、將健康科技業(自行車/精密機械),航太產業等符合立地資源條件優勢性列為優先發展具潛力產業。

檔案下載(或附件)

  • 市府分類: 經濟發展
  • 最後異動日期: 2019-06-06
  • 發布日期: 2016-10-14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點閱次數: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