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開始出現了後福特主義(post-fordist)也是所謂新經濟的出現,各城市以「文化」作為開啟城市再發展(redevelopment)與再生(regeneration)的機會。在臺灣,各地方政府開始主導關於文化創意的各式活動與政策,在這樣的背景下,臺中市長林佳龍提及打造「生活首都、創意城市」為臺中的施政願景。
本研究以臺中審計368新創聚落為個案研究,透過質性研究方式,運用文獻分析與田野資料對話,藉由17位與審計368新創聚落相關的對象進行深度訪談,亦包含與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勞工局、政府委託民間單位進行訪談。
本研究係探究政府主導的青創基地,對於創業能力以及激發創意力到底有無幫助,能產生何種效果,探討臺中老屋再生成為青創基地後的空間特質,分析了解政府主導的青創空間的特殊性、政策投入之下所產生的群聚效果,以及政府扶植及孵化培育過程與青創者實際互動間,所產生創意與衝突的背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