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業務資訊 > 自行研究報告(105年起停止辦理)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臺中市財政稅收措施及作法如何達到幸福宜居城市目標

自行研究報告(105年起停止辦理)
年度 104
研究計畫名稱 臺中市財政稅收措施及作法如何達到幸福宜居城市目標
業務類別 財政經濟
研究機關 地方稅務局
研究人員 廖桂華
研究摘要 邇來全球國際極力推倡「宜居城市」之際,基於臺中市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及多元的人文素養,並透過政府戮力進行各項施政建設,持續推升本市經濟發展,本市曾於102年獲得國際宜居城市的肯定,同時於2013年「天下雜誌」刊登報導「幸福城市大調查」中,亦榮獲民眾「最想移居」之城市。
此外,林市長上任就職演說,強調要秉持「以人為本」原則,打造臺中成為「宜人居住」且「適合移居」之「生活首都」,全面推動軟、硬體建設,建立良好的基礎設施及社會福利政策,期能滿足市民的需求。首先以「行動100」於上任百日推出 89 項行政革新、87項方案及 85 項流程簡化,促使市民感受行動市府新人、新政、新氣象。由於市政推動具有延續性,市府對各項重要計畫詳加檢討與修正,同時亦進行部分調整,做為願景實踐之預算規劃。
因此,市府提出了104 年度追加減預算需求,合計追加約 62 億 9,000 萬元,包含路平專案 6 億 2,400 萬元、道路橋梁養護小型工程計畫 6 億元及南山截水溝工程用地 2 費4億630萬元等計畫。另外,「托育一條龍」6 億 9,284萬元、65歲以上老人免費假牙2億1,560萬元,期望市民幸福能持續擴展,讓臺中成為兼具經濟繁榮與宜居環境的生活首都。
鑑於財政是庶政之母,政府各項施政皆需要充沛的財源支應,始得以順利進行,然而,臺中市自99年12月25日縣市合併以來,各項重大建設計畫持續不斷地進行,例如臺中快捷巴士藍線建置、擘建臺灣塔暨城市願景博物館及其他各項大型計畫,致使公共支出驟增,臺中市財政自100年度起,歲入歲出短差自58億9千1百萬元,逐年升高至103年度61億5千萬元,造成債務未償餘額隨其增加,若長期入不敷出,恐使財政惡化,勢必會影響政府未來執行各項施政績效。
再者,依據臺中市政府主計處所公布103年統計年報顯示,臺中市之賦稅依存度為60.79%,亦是臺中市之歲入來源大部分以稅課收入為主 ,由於地方自治與政治民意之間的複雜關係,地方政府為健全財政,若要實施加稅,恐屬不易,但該如何有效提升財政收入,乃極為重要且刻不容緩的首要工作,行政機關應妥為規劃。本研究以財政、租稅理論、公共管理等觀點來探討臺中市財政稅收之現狀,並採用文獻分析法、次級資料研究法及深度訪談法等方式進行,本研究希望透過上開研究方法及三個面向能更深入了解本市現行財政稅收政策措施及作法,進而發掘臺中市財政稅制所面臨的問題,再輔以國外相關文獻參考資料,進而提出解決之道。
研究發現臺中市在財政稅收方面尚存有問題亟待改善解決,經綜合相關文獻並參考專家學者之專業意見,提出強化財政稅收之建議計十一 項,分別為(一)檢討財政劃分機制,消弭資源分配不均;(二)評估管控公共支出,研訂周詳財務計畫;(三)強化債務監督機制,提升債務管理效能;(四)賡辦內部節流措施,對外研擬節流政策;(五)檢討小班小校現象,降低支出活化資產;(六)加強稅目間互通性,建構機關分享平台;(七)恢復徵收工程受益費,落實受益付費原則;(八)縮短土地現值與地價,帶動土地稅收成長;(九)適當調整規費,反映成本物價;(十)恣意行為浪費資源,規劃收費遏止歪風;(十一)活絡商業觀光發展,繁榮經濟充裕稅收。希冀使健全財政稅制公平,讓政府推動建設不中斷,滿足市民對政府職能的殷切需求,促進市民對施政有感,期建構優質幸福宜居城市。
關鍵字 財政政策,稅課收入,財政管理,地方稅

檔案下載(或附件)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19-04-17
  • 發布日期: 2016-01-20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點閱次數: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