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業務資訊 > 自行研究報告(105年起停止辦理)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以跨域治理方式融入在地文化元素創造宜居城市-以13期市地重劃為例

自行研究報告(105年起停止辦理)
年度 104
研究計畫名稱 以跨域治理方式融入在地文化元素創造宜居城市-以13期市地重劃為例
業務類別 地政
研究機關 地政局
研究人員 林英華
研究摘要 21世紀,乃是全球快速擴張與強調創新治理的嶄新時代。各國或都市無不尋求發展及表現機會,以提升競爭力與影響力。因此,都市朝向大型化發展以擁有更多資源,以獲取主導地位。在區域整合聲勢水漲船高下,大都會行政體系儼然成為權力及政治資源代名詞,引領臺灣北中南經濟發展。全球化牽涉到領土空間的變更,政治權力及權利重新組構,透過社會經濟空間解除區域領域範圍之限制。然而,伴隨著全球化的深化發展,資源及空間組構的衝擊,巨型計畫、大規模的硬體、資金匯流集中化之情勢下,在缺乏金援及空間優勢的小城市,為不流失全球化潮流下,在地化的深耕經營,成為提高競爭力之唯一藍海策略。
市地重劃一直以來主導臺中都市空間發展,從早期大智舊市區重劃至第7期及第12期市地重劃繁榮建設,不但是社區改造與籌措地方自治財源的有效措施,對於健全城市規劃,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具有莫大助益,在增加城市空間競爭力方面,確實是政府與民眾共謀其利雙贏的方式。目前本府正進行第13期及第14期市地重劃,就二區地理環境而言,第13期位處都市邊陲且因地勢較低,空間上較缺乏競爭力,如何反轉基本劣勢,取得主導地位,必須融入更多元開發元素。
本研究以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為背景,以跨域治理理論依據,導入公私協力模式,共同參與市地重劃開發過程,以培養在地團體自主能力,創造一個符合在地獨特文化之社區。由政府確保重劃區內工程的安全及規範,融合不同領域的團體,讓文化、生態在重劃區成為主導者,不因重劃開發而打破在地人、事、物的文化紋理,將「非常建設不再來自於非常之破壞,而朝向人文、歷史及環保的優質格局」,注入在地軟實力,以落實使用者導向原則,創造都市競爭力。
關鍵字 跨域治理,市地重劃,公私協力

檔案下載(或附件)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19-04-17
  • 發布日期: 2016-01-20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點閱次數: 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