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摘要
|
文化創意城市是強調以文化內涵的消費引導經濟活動,運用科技與創意延續經濟發展,是一種新的城市發展與經濟發展模式。建構文化創意城市之目的就是讓城市成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場所,運用「在地文化」+「創意」為原料的加值過程,透過產業的經營方式提升價值,達到促進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 英國創意產業的成功,興起全球一股追求文化創意的旋風。繼英國之後,亞洲如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澳洲與紐西蘭等地,也均參考英國政策提出以文化為主軸的產業政策,文化創意產業儼然進入全球競爭的時代。 英國政府的創意產業政策是目前國際上產業別架構最完整的文化政策。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策略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8年及2001年分別提出「創意產業圖錄報告」、第二階段為2007年由The Work Foundation發布的Staying Ahead-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UK’s creative industries及第三階段2008年的「創意英國」政策,本研究研析各階段產出的代表性政策文件。其次,列舉曼徹斯特市北角區的城市再生及創意產業的多元化資金籌措兩個案例,說明英國發展創意產業的具體作法。 最後,以經濟的角度歸納創意產業的基本特性,包括:需求不固定、創意工作者只在乎作品、創作需要統合不同的技術、差異化的產品、創意者需要天賦、生產時間較短及延續時間較長等特性,並利用產業價值鏈分析,了解加值流程與關鍵因素。掌握這些不同於過去產業發展的特性,在建構創意城市策略與作為時就非常重要。 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始於2002年,行政院正式將文化創意產業列入「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劃」,其中包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並於2010年擬定「文化創意發展法」。前英國文化部長Chris Smith說:政治或社會的領導人,在發展「創意產業」時,必須要先打造適合居住的城市,文化創意工作者才會願意群聚在這裡。這句話提供地方縣市政府一個明確的指引,如果要能成功發展文化創意經濟,縣市政府就必須配合中央政策,致力打造一座創意城市。 另外,透過分析創意城市理論Charles Landry的創意城市治理術、Richard Florida的創意資本論及香港學者Desmond Hui的創意5C模型理論,三人均一致認為人力資本是創意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本市現況分析並結合英國發展創意產業的經驗,包括:1.政府引導方向,產業自由發展;2.客觀統計資料,政府決策依據;3.產業類別分散,考驗政府效率;4.保護智慧財產權,延續產業命根;5.重視資訊科技趨勢,積極調整因應;6.多元拓展籌資管道,協助中小企業發展;7.支持創意群聚,激發創意火花;8.透過民間組織合作,促成產業發展;9.扎根兒童教育,培養創意人才與市場等,提出以下建議,供本市建構文化創意城市的參考。 本研究提出的建議包括:1.加強產業類別統計,建立產業資訊系統;2.導入師徒制度,提供實習機會;3.建立本市文化資產數位典藏;4.充分運用網路時代的閒暇腦力,促進創意發展;5.訂定本市管理文化資產與智慧財產授權使用自治條例;6.深耕兒童教育,引導創意發展;7.協助文化創意轉換為文化創意產業(區分補助政策與投資政策、持續推展競賽,協助創造品牌及提供文化創意場地,強化產業地方群聚)及8.透過在地輔導,協助中小企業取得融資協助等八項,期望發揚本市地方文化、展現地方特性,進而拓展全球市場、擴大影響力。 創意城市的意涵不能僅侷限於經濟性、物質性的達成,更應創造出都市的精神的價值。臺中市要在世界發光發熱,除了經濟實力之外,文化內涵所創造的特色,才能成就一個城市的偉大。在今日創意經濟年代,文化創意城市的文化內涵將可誘發產業的發展,帶動經濟進一步發展,如此循環,具備豐沛文化創意的臺中市必定是世界城市的後起之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