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摘要
|
雲端運算的效益在於將伺服器、儲存設備等資源集中,且易於依據使用者需求彈性配置服務類型,使用者只需透過瀏覽器軟體即可使用各類公用SaaS服務,或是在特定平台上開發Web應用程式,節省設備建置成本。但在導入地政雲端服務前地政機關內部應該先完成風險評估,以檢視哪些資訊服務適合移轉至雲端,再評估移轉到雲端環境,可以節省多少成本及其預期效益,以及評估移轉到雲端環境風險,需採取哪些額外安全控管措施以降低這方面風險。因此,建議導入地政雲端服務先期可考慮採用私有雲(Private Cloud)方式部署,容許中度安全衝擊,但享有雲端運算帶來的靈活度與高效能,所以,地政機關應評估在組織內部建立雲端運算的可能性,兼顧現有計算資源彈性配置及資訊安全議題。 建置「地政雲端服務資料中心」以因應未來需求的擴展空間,同時能夠支援未來的技術發展,利用標準化架構及最新資訊技術帶來更出色的虛擬化性能提供服務,以卓越的可擴展性、增強的靈活性及提高記憶體容量,透過向虛擬機器提供網路安全性及可攜性,可在實體與虛擬環境之間實現一致的地政雲端服務的營運模式。 另為達到資源共享並有效發揮「地政雲端服務資料中心」功能,克服目前分散資料處理的負載瓶頸,與系統運轉風險,進而達到綠色IT 的境界,以及考量與中央地政機關雲端服務機房之備援機制,未來應將本市各地政事務所機房整合至地政局之地政雲端服務資料中心,節省大量資本支出(Capital-Expenditure,Capex)與維運成本(Operating Expense,Opex)。 但是,對地政資料而言,未來急需完成原縣市資料整併工作:縣市的鄉鎮市區、段小段代碼、收件字、罕用字整併及其他各自設定代碼等,需於局端(地政局)進行資料整併,最後完成地政資料內容之實質整合工作,以配合地政雲端服務資料中心的運作,提供地政系統web版及加值創新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