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摘要
|
隨著全球工業發展及環境破壞,地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在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區域,由於自然環境改變、機械設備排熱、人工構造物高蓄熱等問題,形成城市核心區域的「熱島效應現象」。本研究主要為了解土地利用型態對於微氣候的影響,範圍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期望能以中部的區域與氣候環境作為研究之開端,引起各區域持續相關研究。 本研究中,在台中市以環狀分佈十二個不同測點,於七月至十一月進行氣溫及濕度的定點量測。同時,將測點周圍的土地利用組成分為五種型態進行量化,包括:建築物覆蓋、人造鋪面、未使用土地、植栽綠化、水域型態。各地點依土地利用型態組成量化後,與所得氣候監測資料(各測點平均溫、最高溫、最低溫)比較,以探討其關聯性。並以氣象站資料為參考值,歸納微氣候與土地利用型態關係趨勢,以作為預估地點溫度的參考。最後,以實測分析結果評估現有土地利用型態使用情況並擬定改善都市微氣候環境方針,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對都市氣候的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