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業務資訊 > 獎助市政發展研究論文(110年起停止辦理)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運用日照遮蔽及輻射量評估屋頂型太陽能發展潛力-以臺中市為例(109年度第1名)

獎助市政發展研究論文(110年起停止辦理)
年度 109
研究主題 運用日照遮蔽及輻射量評估屋頂型太陽能發展潛力-以臺中市為例(109年度第1名)
業務類別 都市發展
研究學校 逢甲大學
研究人員 許揚典
研究摘要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太陽能光電系統設置應用,採取「先屋頂後地面」政策,符合臺灣高都市化、高國土耗能、高建物密集之土地使用型態,盡可能在一定程度舒緩都市耗能與大量用電的環境衝擊,將有限國土與建築物空間做最有效率的規劃利用。
過去針對太陽能發電效益或潛力評估多以大尺度平面或單一街廓建物為主,本研究以臺中市舊八區(原臺中市)為範圍,運用ArcGIS中Hillshade及Solar Radiation工具模組,藉由地形地貌起伏、建物高程、大氣透視度、有效觀測起訖、不同時段日照高度角及方位角等條件,逐時計算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季節時令日照遮蔽與輻射量情形,透過計算適切網格閥值(Threshold)予以分類,評估有效建置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建物及區域,並以建物及村里為單位繪製潛力分布地圖。
本研究推估成果顯示日照強度為夏至>春分≒秋分>冬至,峰值時段大致落於中午時分。以單一建物來看,大坑風景區及工業區內建物具較優潛力值。以行政區為統計單元,北屯區>西屯區>南屯區>其他區域,其中,西屯區協和里、林厝里、北屯區水景里、軍功里、南屯區寶山里、春社里等村里建議優先設置。以區位觀點而言,工業區具備較均值高程與充足的屋頂面積,其日照潛力值最優,其次為新興重劃區,相較早期重劃區腹地不足,其具備較完善的日照條件,潛力值最低區域為舊市區周邊建物密集區域及偏遠山區,其建物數量較無法支撐整體潛力數值。
關鍵字 屋頂型太陽能、陰影遮蔽、太陽輻射量、日照潛力、地理資訊系統

檔案下載(或附件)

  • 市府分類: 都市發展
  • 最後異動日期: 2021-02-18
  • 發布日期: 2021-02-17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研究發展組
  • 點閱次數: 678